-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桃花红,杏花白,榆叶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展现的就是灵丘县上下车河村。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华丽转身,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
如今,像上下车河村这样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大同广袤的大地上逐步涌现,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尽情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中国美丽乡村的新蓝图。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紧跟步伐,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省委常委、市委张吉福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乡村振兴;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经常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市人大、市政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调研考察、专题研讨,集中民智,广泛建言献策,全市乡村振兴走得扎实稳步——
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实现“九连丰”,全市投入34.5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大项目29个,带动了13.8万贫困人口增收;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365元增长到2018年的9710元,增幅全省排名第二;
2018年市级投入10亿元,专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撬动完成投资38亿,创建示范村102个、整治村1259个;
……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示:山西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特色、科技、品牌、融合”上下真功,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塑特色。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不断推动大同黄花、黄芪、杂粮、畜牧等特色农业发展。2019年,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全市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科学谋划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在阴山、恒山两大养殖优势区8个县推进8个百万只养羊大县建设,在中部盆地3个县区推动生猪和奶业发展,确保在2023年达到省里的30万吨奶业目标,总体走出“两山一盆地”的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园区发展到924个;肉、蛋、奶总产分别达16万吨、6.4万吨和23.4万吨;完成粮改饲45万亩,草牧业粮改饲五大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全国交流经验。
——强科技。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指示,大力培育富有塞北特色的小杂粮产业链。2019年,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19.1万亩,推广渗水地膜穴播技术10万亩,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探索新路。同时,积极对接大院大所,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院校合作,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创建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原则,突出抓好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绿色循环发展等技术实施,着力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特色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创品牌。加快“大同好粮”品牌建设步伐,携手京东集团,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实施“区域总部+线下实体+线上平台+产业培育机制+节事品牌”“五个一工程”,创建品牌、管控、支撑三大体系,组建品牌联盟,加快运营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全方位打造“大同好粮”品牌。在2019年全国“三农”发展大会上大放异彩,成为全省首个地市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传播点击率达2亿人次,助推大同优质特色产品销往全国、走出国门。
——促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85家,实现销售收入107.1亿元。东方物华、牧同、宜民、三利、通航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农民合作社7832家、家庭农场667家。抓住国家支持大同市建设康养产业区的契机,加快构建以城郊农业、功能农业为主体的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大同农业嘉年华、忘忧农场等一批农文旅康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共享融合发展红利。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统筹谋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村庄布局、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引领乡村振兴大踏步迈进。
市委、市政府投入真金白银,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大力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个专项行动,开展“联手群众,清洁家园”活动,集中力量综合整治乡村环境,全力推进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市级投资10亿元,带动县级投资38亿元,完成102个省级示范村、1259个整治村的建设;2019年,市级投资12亿元,县级投资40多亿元,计划完成200个省级示范村、1000个整治村的建设。
两年来,围绕抓好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事业,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文化村18个,打造市级美丽宜居村49个,涌现出广灵涧西、灵丘小寨、云州区营坊沟等一大批典型。今年,灵丘县被列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集中打造以车河、北泉村等为核心的连片示范区,带动县域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
美丽乡村离不开文明新风引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我市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坚持“教导结合”,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厚植乡村振兴人文底蕴。全市持之以恒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省、市文明村镇93个,积极培育农村星级文明户,推进灵丘县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德化人、以文育人蔚然成风。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全市上下正凝聚磅礴力量、激荡发展豪情,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www.dtrcw.net 是您找工作途中很好的伙伴
灵丘县“一条龙”式文旅大餐盛迎游客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连日来,灵丘县精心准备以“文艺赋能山水·‘五一’畅游灵丘”为主题的 ...
我市安排酒店游客接驳工作
为全面提升“五一”假期来同游客服务质量,方便部分大型酒店游客前往云冈石窟和大同古城景区游 ...
晋创谷·大同携手大同大学加快成果转化
4月28日,记者从大同智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晋创谷·大同和山西大同大学再度实现双向 ...
郭家窑乡: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沃野田畴,阡陌交通,乡村原野,生机勃勃。日前,大同日报社“美丽乡村行 ...
为来同旅游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
记者昨日从平城区迎宾街道了解到,“五一”假期,该街道创新服务模式,为来同旅游的大学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