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兴业富农迈大步——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三农”工作概述
兴业富农迈大步——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三农”工作概述
2011-08-12|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1710
时间:2011-08-12 02:10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苑 捷 点击: 11次

  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百万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感受到更多温暖……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强农惠农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数字的增长变化最具说服力:
  
  5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除2009年因自然灾害影响增长8.5%外,其他年份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201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9.3亿元, 比2005年增加9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63元, 比2005年增加1600元。
  
  现代农业发展强势推进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不断强化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市农委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491.56万亩,比2005年增长36.76万亩。粮食总产量除2009年因遭受自然灾害为5.4亿公斤外,其余年份产量一直稳定在7亿公斤左右, 去年则达到8.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全市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发展园区化养殖,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从2005年的40个发展到目前的350个,其中建成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5个。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全市初步形成了阳高县龙泉镇、大同县安留庄村、南郊区北村、灵丘县东河南镇等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到2010年底,全市各类温棚累计发展到6.65万栋,是2005年的5.32倍。特别是2009和2010年两年间,全市新建各类温棚4.12万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5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35 户,比2005年增加了5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98个,是2005年的5.8倍,农民经纪人已发展到1.5万人。
  
  县域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灵丘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工矿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新荣、浑源发挥山多草丰的优势,畜牧养殖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势头强劲;广灵以剪纸为引领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阳高、天镇、大同县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大棚蔬菜已形成较大规模;南郊、左云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努力打造多元化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5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产业升级,突出项目支撑,突出民生改善,突出环境创新,全市县域经济形成了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全市11个县区的县域生产总值达到384亿元, 财政收入完成126.6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41.1%、367.9%和158.9%。
  
  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2005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绵延2000多年的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减轻农民负担3000余万元,使全市166万农民普遍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为农民减负的同时,市财政逐年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由2005年的0.9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亿元,翻了一番。
  
  种地有补贴、养殖有政策、打工有培训、创业有扶持……在党和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态势。据市农委资料显示:今年,我市为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62亿元,比2005年的1016万元增加了1.52亿元。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2万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5.2万人,稳定转移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50%以上。2010年,我市农民务工工资性总收入达26.5亿元,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568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6%。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这是我市近年来对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村实行整体搬迁的原则和宗旨。5年来,我市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新建了一批移民新村,使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真正走出了大山,摆脱了贫困。浑源县对44个贫困山庄村的773户2800人实行了搬迁,搬迁后的新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是未搬迁前的4倍。
  
  一项项民生工程惠泽百姓
  
  5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中小学校舍改造“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工。从2006年开始,全市分批逐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底共扶持建设新农村试点村85个、重点推进村619个。目前这些村已基本上完成了“四化四改” (美化、亮化、净化、硬化,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和“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村级卫生计生所、一个农民休闲健身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一所标准化小学)工程建设任务,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民生水利工程惠泽百姓。我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为出发点,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特别是近3年来,我市完成水利总投资14.65亿元,兴建了一批民生工程、效益工程、实惠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6座,总库容达7.79亿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自流灌区和机电灌站24处,配套机电井7809眼;解决和改善了11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9.7平方公里。
  
  5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林业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组织实施了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城市绿化、环城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等8大工程,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15.1%提高到了现在的20.11%,实现了年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我市抓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机遇,把发展特色林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大胆探索形式多样的森林、林木、林地有偿流转,使广大农民成为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受益者。目前,全市已发展优质杏果基地50万亩,年产鲜杏1亿公斤,仅阳高、浑源两县的优质杏果经济林面积就达24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重要途径。(责任编辑:周建新)

  • 温馨提示:以上兴业富农迈大步——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三农”工作概述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1160.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