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平城区青年夜校为青年“充电续航”赋能
平城区青年夜校为青年“充电续航”赋能
2024-12-13|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211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如今,去夜校上课的风潮正在平城区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平城区青年夜校为青年拓宽视野、丰富生活、提升自我提供了新选择,也树立了新时代青年“充电续航”的新风尚。

  聚焦需求 开启青年充电模式

  共青团平城区委把握时代脉搏,以充分满足青年文化需求为己任,聚焦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多元需求,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街道社区青年之家开设青年夜校,努力为青年搭建一个既有趣味性、又具实用性的文化“加油站”。

  缠花、剪纸、尤克里里、体育舞蹈、电子商务、短视频制作、历史文化、朗诵培训、书法绘画、普拉提……平城区青年夜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艺术修养、音乐舞蹈、生活技能、综合提升等多个领域,助力青年拓宽知识广度、完善个人素养、提升审美志趣和生活质感。夜校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间,不早于18时,不晚于22时,学员既可以完成白天的学业或工作,又能在晚上充实自己。报名夜校的学员有教育从业者、办公室职员、艺术工作者、程序员等,涉及多种职业。此外,青年夜校还具备显著的社交功能和“情绪价值”,青年可以在此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来自同辈的理解与支持,实现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成长。王莉莉正是这其中的一员,她是一名企业员工,报名参加青年夜校的摄影课程,期待提升摄影技巧,更好地做好宣传本职工作。“青年夜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新技能、拓展新视野的平台,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精心组织 激发青年学习热情

  开源街道民懋社区在青年夜校开课前开展了充分调研,详细了解青年群体业余时间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所需所求等,依据青年发展需求与兴趣导向,规划课程体系。同时,社区积极与夜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优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热情的讲师,提升教学方法与技巧,确保教学质量与学员满意度。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典型示范等形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有效地激发了青年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新华街道局前社区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询青年对夜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青年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小班制、多频次、菜单化、沉浸式”的青年“爆款”课程。社区还坚持“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原则,在时间安排、场地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贴近广大青年需求,着重提高课程专业化水平和性价比,打造青年便于参加、乐于参与,信得过、学得好的青年夜校。

  “夜校可以满足青年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利用夜晚时间为青年解锁更多可能,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丰富兴趣爱好,结交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共青团平城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给青年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团区委还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拓展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生活 社会青年踊跃参与

  近日,记者走进迎宾路社区夜校的形体课堂,李东海老师正在对同学们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基本姿态进行训练。“通过几次课程的练习和纠正,我逐渐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现在我能够自然地挺直腰板、步履稳健,自信满满。”学员杨秀敏说。

  “放松肩膀,调整坐姿,将手指轻轻搭在琴弦上……”在民懋社区夜校,闫栋老师一边调试尤克里里,一边引导学员进入状态。老师带领学员进行基础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在讲解的同时,仔细观察每名学员的动作,不时地进行“一对一”指导。“我特别喜欢尤克里里,但苦于学费贵、没时间,一直没有学习。在青年夜校,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刚刚在夜校上完课的刘媛媛激动地说。

  柳航里社区普拉提课堂上,教练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普拉提的起源、发展和功效等,细致讲解基本动作要领、呼吸方法,并进行示范,学员们逐步感受到普拉提的独特魅力。“白天上一天班特别累,下班后来到夜校,普拉提能让我释放压力,练完后感觉特别轻松。”一名学员说。

  共青团平城区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强与各类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青年夜校的影响力,让青年夜校成为青年“想来、能来、常来、爱来”的服务新阵地,努力营造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


  • 温馨提示:以上平城区青年夜校为青年“充电续航”赋能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20204.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