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才网新闻,大同人才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人才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市住建委引领帮扶村走出脱贫新路
市住建委引领帮扶村走出脱贫新路
2017-12-20|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1796

市住建委定点帮扶村下西河村位于大同县西南部,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该村因地制宜确定了杂粮、蔬菜、黄花三大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品牌+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带动86户贫困户远离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党支部引领,让干部“动”起来。为了带领群众致富,下西河村坚持党员带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建立了党员为民服务代办制度,为群众代办种子购销、农资配送等各类事项。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合作社,提出了“两品三优五统一”的产业发展方向,以下西河村种植传统为基础,突出富硒品质,打造乡土品牌。产品价格由支部组织合作社、种植农户结合当前市场行情集体商定,收益85%返还种植户;5%用于合作社的日常运转;10%充实集体经济,专门用于保障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队多次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村进行技术培训,并组织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周边县区学习种植经验。
  成立合作社,让土地“转”起来。下西河村交通便利,土壤环境干净,光照充足,有种植杂粮蔬菜传统。但直到2015年,村里依然是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地块零星、技术落后、受气候限制,村民零零散散种植不成规模,收入一直不高。运用市场化手段成立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有效流转,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是发展产业的第一步。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建设黄花产业种植基地时,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五条意见”并付诸实施:一是规划区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未见收益前,以最低保护价支付农户;二是平时用工贫困户优先;三是年底合作社分红,多挣多分,现金兑现;四是贫困户收入管赢不管输,赔钱了不负任何责任;五是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只是经营权入股,如果以后不种黄花了,土地归还农户。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6户村民流转土地158亩加入合作社,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收入预计可达7000元以上,不仅能带动入股农户勤劳致富,还可以吸纳一部分贫困户务工,长久性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难题。
  树乡土品牌,让产业“强”起来。要想群众富,还要挖掘本村优势。该村北邻桑干河,南接马头山,种植的小米、黑豆等小杂粮经农业部谷物研究所检测富含硒、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国内同类作物的两倍之多。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党支部、工作队对贫困户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发现村里的小杂粮种植除种植技术落后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品牌效益不显,销售渠道不畅,造成小杂粮产业发展相对迟缓。要彻底斩断“穷根”,就必须在“帮”上下工夫,在“扶”上找出路,经过党员分析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村党支部牵头创立了“西河坊”精准扶贫公益农产品品牌,注册了“西河坊”微信公众号,规避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劣势和风险,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农产品增值增效,先后开发出红谷小米、自磨黄米面、富硒黑豆、吉品黄花等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特色农产品,黑豆、黄花等溢价近30%。
  在帮扶单位市住建委支持下,该村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人流密集处设立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直销展柜,并入驻微信商城,发展电商销售。在大同市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中,“西河坊”作为一个初生的扶贫品牌,获得了特别展示奖,并实现了8万多元的销售收入,种植贫困户户均增收2046元,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该村“党支部+合作社+品牌+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让分散的农民抱成团,使村里各类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脱贫的强大合力,有效解决了党支部凝聚力不强、合作社劳动力不足,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有想法没办法的困境,贫困户不仅有合作社股份分红,而且还有务工收入,走出一条符合村情的“党支部+合作社+品牌+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新路子。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 www.dtrcw.net 

  • 温馨提示:以上市住建委引领帮扶村走出脱贫新路的资讯来自大同人才网(大同人才网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dtrcw.net/news/newsdetail-10716.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人才网保安招聘大同人才网司机招聘大同人才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