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制约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入手,创新基础管理,夯实维稳根基,全面织就三张平安大网,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年初,在全省组织的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大同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90.43%,位列全省第一。近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金道铭对大同市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市境内煤矿多、流动人口多,针对这一基本治安特点,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政法委审时度势,从后勤保障、人员待遇、督查督导、责任追究、基础管理、科技强安等方面“六管齐下”。按照市领导对公安队伍要“高看一眼、高配一点、倾斜一点”的指示精神,在公安系统新增科级职数620个。同时,市、县两级全面加强了从优待警、科技强警步伐,先后投入2.1亿元,解决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于“点”,构建阳光警务基础防范网。在城市和较大社区,全市共投资1.6亿元,建成1000个阳光警务区,并挑选1500名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民警,将他们派驻其中,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物业、治安积极分子、联防队员共1.9万人,实现了覆盖95%城乡人口的治安服务大网,全面参与各个点的治安防范、管理与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基础防范网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90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47件。 ——游走于“线”,构建治安巡逻防控网。全市整合巡警、刑警、片警、保安6000余名人员,并招聘专职特勤830名,为他们配备了2800余台“警务通”,500部警用车辆,在主要街道、车站、商场、集镇巡逻。同时,他们还与全市216支农村专职巡逻队有效整合,做到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出现了“大街见警灯、小巷有协防、单位有保安、邻里有守望”的网格化巡防新格局。截至6月10日,巡防队伍共抓获现场作案人员179名,破获各类案件151起。 ——控制于“面”,建成市、县、村三级报警监控网。全市三年共投入5100万元,建成20个视频报警监控中心,安装监控探头7000余个,仅新改扩建道路就安装探头1100余个。11个县区均实施了“天眼工程”,初步完成县城视频监控、农村声音报警安保技防系统。日前,全市已有1200个村安装了“平安互助”大喇叭,安装率达60%,实现了“手机一响、全村帮忙”。 实践表明,三张平安大网越来越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今年1至6月初,全市可防控案件下降24.9%。 (责任编辑:swj) |